聊金融——如何保護個人信息安全?
2020-09-08 10:18:10
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
48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實施辦法》,個人金融信息指:個人身份信息、財產信息、賬戶信息、信用信息、金融交易信息及其它反映特定個人某些情況的信息。
目前非法收集、使用、泄露、買賣消費者個人信息等違法行為屢見報端,電話、短信、微信詐騙多發,嚴重侵害消費者了的人身財產安全,影響正常的社會經濟秩序。
為防止這類事件發生在我們自己身上,日常做好個人金融信息保護要做到“兩要、四不要”:
不要輕信來歷不明的電話、短信、微信和郵件;
不要隨意點擊鏈接或彈窗,免費贈品、送禮物這類“好事”可能是陷阱,天上不會掉餡餅;
不要轉借身份證件、銀行卡等證件,個人金融信息、財產狀況等信息,不向他人透露,也不要隨意在網絡上留下個人金融信息;
不要委托不熟悉的人或中介代辦金融業務、向任何人透露手機短信中的驗證碼等交易密碼;
要在可靠WiFi網絡環境下進行網上支付,網購付款時使用正規的軟件工具,要求輸入銀行賬號及密碼等重要個人信息時要慎之又慎;
要在手機、電腦等電子設備安裝防病毒之類的安全軟件,經常執行一下木馬程序的掃描,尤其在使用重要賬號密碼之前,別怕耽誤時間。
近年來,與個人信息保護相關的政策規范、法律草案等陸續出臺,相關立法生態正在走向完善。除去年12月底央行發布了《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實施辦法(征求意見稿)》外,央行等四部門還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規范金融營銷宣傳行為的通知》。
下一步,金融監管部門將不斷加大對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力度,規范和引導金融機構提供金融產品和服務的行為。
標簽:
個人信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