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行發布公告稱,人民銀行相關分支機構依法對部分金融機構侵害消費者金融信息安全行為立案調查,依法對6家銀行進行處罰,罰金超過4000萬。該事件應該引起消費者和金融機構重視,那么,在金融信息安全方面,金融機構和消費者該負起什么責任?消費者在日常生活中,該如何保護好自己的個人信息呢?就這些問題,小編特意轉載了 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中國人民銀行:嚴肅查處侵害消費者金融信息安全權行為》一文中相關內容,便于大家閱讀。
2020-10-23 中國人民銀行 205
人民銀行表示,一直高度重視消費者金融信息保護工作,堅持對侵害消費者金融信息安全行為“零容忍”,對侵犯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的違法違規行為堅決依法嚴厲打擊。
2020-10-22 新京報 52
2020年10月12日,在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記者會上,發言人臧鐵偉提到,《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等議案將被首次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審議。他認為,在信息化時代,個人信息保護已成為廣大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之一。為及時回應廣大人民群眾的呼聲和期待,落實黨中央部署要求,按照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和年度立法工作計劃的安排,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會同中央網信辦在深入調查研究、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起草了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
2020-10-15 數據法盟 46
金融業由于行業特性,長期以來一直是個人信息密集型行業,特別是隨著近年來大數據技術的發展以及移動支付場景的豐富,以支付寶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企業和傳統金融機構一起,使金融服務逐步滲透到生活的每個角落,在此過程中廣泛掌握了客戶的經濟行為、生物特征、地理位置等個人隱私數據。金融機構在利用個人信息提供金融服務的同時,也承擔著保護個人隱私的重要責任。由于信息系統是數據傳輸、存儲、處理的核心載體,因此保護個人信息給金融機構信息科技部門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如何在助力金融業數字化轉型的同時做好個人隱私保護是一個重要課題。
2020-09-11 中國金融電腦 272
188 188 60088 (微信同號) 188 188 63388 (微信同號)